在9月中旬举办的2023中国冷暖产业峰会上,新财富家电行业白金分析师管泉森应邀做了“冷暖产业发展前景及企业战略分析”的主题演讲,从资本市场研究的角度对行业发展进行了剖析,收到良好反响。
以下是基于演讲实录进行的文字整理——
我们比较通用的研究框架和思路主要聚焦两个维度: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,今天的分析将围绕这两个维度进行,共分为四个部分:
一、家用空调走到哪了
从产业在线的年度数据可以看到,2022年的空调销量已经突破1亿台,破亿之后怎么展望?关于行业发展空间层面我们曾做过很多次的回答,6千万台、8千万台规模的时候,大家都提出担心行业是否会进入平台期,现在破亿又有这样的声音。
往前追溯十年,国内销量经历了6千万的平台期,所以后续应该会有一个大的更新周期。我们相信今年需求端对行业总销量有不错的支撑,以2018年作为参考,在创8千万量级的新高平稳下来之后实现了新的突破,2018、2019年的总销量都在9千万台左右。从地产、经济周期等方面来看,更新需求还会再上台阶,形成比较强的支撑。受疫情3年的影响,很多的更新需求在后面几年有释放的潜力。
中期维度可参考日本的空调保有量数据,目前中国城镇和农村汇总下来平均每百户空调拥有量约为130台,基本上是日本30年前的水平。从日本的数据来看,直到250台左右才放缓,但依然是稳步上升的趋势。从这个维度来看,保有量还有长足的提升空间。而且我们的情况比日本更乐观,因此对长期空间的展望依然有很大的前景可以期盼。
分省份来看,有部分省份保有量是比较低的,大部分可以250台来测算。这是不包含工程机的数据,其实像学校、医院、乃至高速公路的收费亭,只要有人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就有对空调的需求。基于这样的保有量规模我们进行测算,觉得在现在1亿台的基础上,峰值有没有可能达到1.3亿,或1.5亿台,都值得预期。
这是围绕发展空间层面的分析,接下来看竞争格局。
据产业在线统计的各个品牌空调内销数据,过去十年,2003年还是处在比较分散的阶段,之后格力美的快速提升,近两年变化还是挺大,2021年因为外部环境的因素,市场份额有快速集中的趋势。最近两年因为需求的放量、热夏的催化,二线企业在快速修复。
价格方面,2019年行业经历了价格竞争,2021年均价稳步恢复,现在已经从上一轮的价格战走出来了。从年度价格数据来看,空调在2005年之前始终是跑马圈地,但是2006年之后,除2014年大力去库存竞争激烈之外,其他年份价格都是稳步提升。
因为有好的竞争格局,才可以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。面对最近的市场波动大家也会问,之后的市场需求是不是依然这么强势,或者出现新一轮价格战?我们觉得价格战是一个工具,如果没有库存压力,没有新格局的扰动就没有必要,因为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操作。我们对均价的展望还是中期乐观。
价格基础上,再看成本的波动,2021年压力很大,但当下是红利阶段,从去年三季度开始,整个行业毛利润都是稳步上升的。除了成本红利之外,要看渠道的变化,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扁平化,电商使得之前层层代理的渠道更加扁平,随着渠道改革,无论网批还是其他模式,消费者和厂商正在走得越来越近。
中间利润是分给消费者还是厂商,可以看需求决定,最后结果就是加价率降低。像今年内销占比的提升,行业盈利端都有催化和带动。因为本身白电是家电权重最高的领域,业绩平稳的两位数增长,使得我们对下半年的展望更有信心。
二、暖通市场的空间有多大
体量上暖通产业主要聚焦在家用空调层面,据产业在线统计,家用空调2022年有一亿多台的销量,出厂均价不到3千元,金额上来看大概是3千亿元的规模。而同期中央空调也有近千亿的规模,相当可观,复合5年乃至十年的渗透率都在稳步提升。
我们把中央空调称之为双轮驱动的周期行业,背后还是受到地产的影响,但是最近发现,哪怕地产周期向下,也不影响中央空调进一步渗透的趋势,因为大部分需求和地产逐步在脱钩。双轮驱动一方面是消费升级,另外一方面是产业升级,渗透率不断提高,均价提升,基于零售规模和价格来推算一下存量还是很可观的。另外从产业维度来看,多联机和中央空调都有很多的使用场景开拓,也是行业未来可以考虑的增量方向。
除此之外,热泵、新能源热管理都是行业后续提升第二曲线非常重要的潜力空间。我们参考大金、开利等大品牌的公告数据,预判暖通产业是2万亿的潜在规模。目前全球的暖通龙头企业,除了中国市场之外,在全球市场大致有4-5千亿的规模,而中国规模还不到千亿,所以还有很多出海空间,未来在家用空调之外,中央空调会形成长期的支撑。
三、日美家电的消费轨迹
参考日本过去30年的家电产品消费走势,虽然说是失去的30年,但空调的销售量还是稳步上升的,2016-2020年对比1986-1990年的消费量是翻了一倍。在宏观压力非常大的背景下,还是保持10年多一点的更新周期。由此可见,即使经济再不景气,家庭舒适度还是要提升的。
其实我们拿日本对比是个悲观的假设,日本老龄化严重、宏观数据等经济指标很弱。我们可以参考的是哪些品类在日本普及,中国还是普及的初级,因为居住环境,人口结构相对类似。对比之下,美国是更乐观的场景,美国家电过去20年都有着和GDP相匹配的增长速度。
未来在发展空间上,美国是我们相对更值得借鉴参考的,因为我们也有很多宏观因素可以形成新的拉动。2022年,中国家电1262亿美元,美国1098亿美元(美国不含暖通空调大品类);中国人均消费约为89美元,跟俄罗斯、墨西哥及土耳其相近,发达经济体多在200~400美元之间。
人口体量不到我国1/4的美国,目前两个家电龙头GEA和Whirlpool在本土各实现收入约750亿,合计约为1500亿,需要注意这两个公司空调业务占比很低;人口体量不到我国1/25的韩国,目前两大家电龙头LG和Samsung本土各实现450~500亿收入,合计900~1000 亿;人口体量不到我国1/10的日本,目前两大家电龙头Panasonic和Mitsubishi实现的本土市场收入超过1000亿。
同等消费支出水平时,美日韩市场的本地龙头企业类比映射下,我国的龙头企业市场内销合计或达到万亿级。长期来看,我国家电消费结构更像日本,增长潜力或更接近美国。
四、出口弹性与海外格局
最近资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出口链。二季度的出口表现是超预期的,我们看到最近5个月都是稳步增长,这里面涉及到海外的库存表现,海外需求的韧性,欧美在慢慢复苏,所以后面会有不错的支撑。年度的经营预期也在逐步恢复。
企业表现层面,首先是海外龙头经营承压。极致的周期波动往往会使部分企业脱离竞争序列。2022年以来,伊莱克斯的亏损持续时间和幅度都超过了2008年,公司打算在未来几年内剥离非核心业务,主要包括扎努西及其他非核心品牌,埃及和南非的热水器工厂,以及其它一些非核心物业,总计价值约为100亿瑞典克朗(约68亿)。拟剥离资产2022年产生的收入规模约为71亿瑞典克朗(约48亿),约占公司总收入的5%,其中37亿瑞典克朗收入主要来自欧洲的英国和比利时,20亿瑞典克朗来自埃及,11亿瑞典克朗来自南非。
其次是地缘因素扰动经营。受地缘因素影响,欧美及韩系龙头纷纷推动俄罗斯及相关区域业务重组,调整幅度较大的是惠而浦。2022年惠而浦确定了“收入增加5~6%,EBIT 率11%~12%”的长期经营目标,强调小家电、大家电及商用家电三大支柱,不断优化业务组合。公司已在2018年卖出南非业务,2019年出售恩布拉科,2021年战略退出中国及土耳其市场,2022年出售俄罗斯业务。2023年公司重整EMEA业务,将欧洲大家电与Arcelik家电业务成立合资公司,惠而浦持股 25%;将中东和非洲业务出售给Arcelik,仅保留 EMEA 地区KitchenAid品牌小家电业务。与此同时,中国家电产业的出口份额在稳步上升,后续在全球的地位还在稳步强化。
【结语】综合以上四部分内容,企业战略层面要重视的,是品牌出海,后续自主品牌的提升,在大暖通行业,中央空调、智能楼宇等都是一些新型的支撑空间。总之是要坚持当下的优势,坚持研发投入和创新,一方面开拓海外市场,一方面也可以做国内的升级,这些表现最终也会反映到公司的股价上。
在演讲PPT的最后部分,对当前市场的风险做了提示:
终端需求不及预期:如果由于居民收入预期、消费意愿、地产景气不及预期等,行业整体需求可能大幅波动,拖累家电企业收入表现;
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: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,如果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,下游成本转嫁不甚顺利,可能会拖累家电企业业绩表现;
行业内发生大规模价格竞争:如果行业由于库存、能效、抢份额等原因发生大规模价格竞争,可能会拖累家电企业业绩表现。